大家都还记得佛印与苏东坡那段“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佛门公案吧。这里提到的“八风”,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八风袭体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对治?
什么是八风?
“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简单讲,就是世间人所爱所憎之种种事物境地。因其能如风一样煽动人心,引发人的情绪波动,故称“八风”。
“八风”包含四顺四逆。
四顺〈所爱)为:利、誉、称、乐;
四逆(所憎)为:衰、毁、讥、苦。
“八风”与贪、嗔、痴、爱、喜、怒、哀、乐“八情”相应成缘。
具体是: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贪、嗔、痴、爱、喜、怒、哀、乐(执)
利者,利益。谓凡有益于我者,皆名为利。要览云:得可意事曰利。
衰者,减也。谓凡有减损于我者,皆名为衰。要览云:失可意事曰衰。
毁者,毁谤也。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潜地(暗地里)而讪谤之。要览云:阴为毁讪曰毁。
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潜以善言而赞誉之。要览云:阴为赞美曰誉。
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以美之。要览云:阳为赞美曰称。
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
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
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要览云:适悦身心曰乐。
“八风”由四组相反概念组成:一组利衰,即利之增损;二组毁誉,背后议人好坏;三组称讥,当面评人好坏;四组利誉称乐,衰毁讥苦。
世人面对八风袭体的面面观
世人一遇利风,便生贪着,往往见利忘义,且欲壑难填。能做到“喻于义”的君子少之又少,在利益面前,世人大多为“小人喻于利。” 他们对于如何取利非常内行,以至于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世人一遇衰风,便萎靡不振,愁云惨淡,垂头丧气,捶胸顿足,如丧考妣,百无聊赖,一蹶不振。世人一遇背后之毁风以及当面之讥风,则睚眦欲裂、怒发冲冠、暴跳如雷,软懦者敢怒而不敢言,唯有腹诽心谤;儒雅者一反常态,斯文扫地;暴躁者冲冠一怒,血溅三尺;修行者亦难免不鬼迷心窍,火烧功德林。能真正做到“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的,古今竟没有几人。世人一遇人前人后的溢美赞颂之称风、誉风,多飘飘然如沐春风,百般受用;或如饮醇酒, 醺醺乎甘之如饴;或如坐高堂,对百官朝贺,居之不疑。世人一遇苦风,假君子不能固其穷,真贤士方可守其节。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七十二贤之首颜回才有的操守。大部分人都在苦风面前失其所守,缴械投降了。有的人面对苦风,怨天尤人;有的人面对苦风,随命浮沉;有的人面对苦风,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这些人不懂得如何解脱诸苦,反倒是积铢累寸更造诸业。世人若遇乐风,则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或得意忘形,小人得志;或者是六亲不认,目高于顶;或者是贫儿乍富,撅尾巴奓鬃。
修行人要如何面对八风
阿王诺布帕母说:“执此八风则生贪嗔痴爱喜怒哀乐,尘境相对,互为作用,由因感果,自入业轮。其根本就是执五蕴之假有,染色声香味触法,认假成真,以外境转心,随八风而迁流,如此则绝无证道之基础。”由此修行人要深入经藏,特别是要闻听南无始祖报身佛的法音,恭读《心经讲义》、《藉心经说真谛》等经著,从法理上明彻五蕴皆空,万象皆幻的道理。依教奉行,积功累德,争取早日得到甚深密法灌顶,实证般若实相。如此方能“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撰文:趾尘
编辑:语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