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说,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力所能及地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成人之美,与人为善。一个君子不会帮助别人实现邪恶的目的,更不会为别人的邪恶行为提供遮掩和方便。而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我们所说的行善。就是帮助别人成就正义的事业,成就高尚的德性。成人之美,就是周急济困,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南怀瑾先生曾不止一次提到这四个字:行善最乐。为什么说行善最乐,最有福报?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里都会不安、不快乐、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绝对无条件地行善,帮助别人,有利于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从心理角度来看,善良的心地会使人身心放松,行善的行为容易激发他人的友爱感激之情,反过来自身会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从免疫系统角度来看,常常行善的人,有益于自身免疫系统。所以《礼记·大学》中说:“德润身。”汉代董仲舒解释说:“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能够行善、能够成人之美,这是最大德福报。
朝金缨在《格言联壁》中有云:“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上联“静坐常思已过”严于律己的真正意义,是一种反省式处世哲学。下联“闲谈莫论人非”是要告诉我们,这世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不尽相同。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警告人们,茶余饭后,闲情逸致时,尽量少与人背后聊人是非。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是是非非,迟早会传入他人耳。如果无心的传话者按原话直言不讳,你可能还相安无事。另一个方面看,我们凭什么在背后讨论别人的是非?难道我们自己的的错误都改正了?曾国藩曾经说过,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心经、大悲咒可业障远离,消灾免难,福慧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