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寨大闸蟹谈起,佛教队伍中存在着“寄居蟹”
我们单位有个胖胖的“另类”女同事,穿着极其朴素,一年四季就那么几件衣服,一看就是并不值钱的地摊货,化妆品是一年两瓶大宝,不美容或做头发,在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同事面前,她就像万紫千红百花园里的一棵狗尾草,显得格格不入。她说话大气豪爽,语速极快,就像竹筒倒豆子,活脱脱一个“女汉子”。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几年我们同事家家户户都买轿车,唯独她两口子各买了辆自行车,每天骑30公里的路程上下班,竟然还乐此不疲。听同事说,她的钱都攒起来了,自己不舍得花,更不用说给别人了。我暗自寻思:这人不能交往,如此抠门肯定爱占便宜。为此对这同事,我总是敬而远之。直到有一天一件小事,让自以为聪明的我才发现自己对同事完全看走了眼!这同事每天回家经过农贸市场,这里农村老人卖菜的较多,新鲜便宜,且农村人朴实,卖菜时零头不收---“去尾法”,这是多年来大家都默认的“潜规则”,因此所有买菜的人都习以为常了。
一天傍晚,远远的我见这同事和卖菜的老人争论起来,我心里猜,她平日对自己都抠门,哼!不用说,肯定是占老人便宜,估计她不是“去一”,而是“去二,去三”了,卖菜老人不乐意,生气了。我心正想着,眼看着同事高高兴兴走了,而卖菜老人却连声说:“好人哪,好人!现在这样的人不多了。”啊?! 什么情况?一问,原来我那个“另类”同事多给了老人钱,零头不但没去掉,还用吃亏的“进一法”给老人凑够了整数,劝老人家卖完早点回家休息。这时旁边的几位卖菜老人也都附和着:“她这人总是这样,不像其他人爱占便宜,她总想着我们年纪大了不容易,要是来买菜的都这样就好了。”
听了这话,我顿时感到脸红,心里立刻开始翻腾:真是糟糕,我竟然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还是个佛弟子,佛菩萨要我们多看众生的好处、正向思维,我却想当然恶意的猜测别人,把别人想的那么龌龊。其实这恰恰映照了我内心的自私惯性,真的是万法由心生。经过这次事情后,我开始对胖姐有所关注,发现她一如既往的粗犷,不加修饰的言行,但跟她交往似乎根本不需要去防备她,因为她的真诚,这让我真的汗颜。
再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夫妻如此节约,但却大方的给双方父母买了房子,希望老人们住的舒适健康长寿快乐。因为学佛,他们也常常攒钱捐赠如来正法寺庙,寒暑假带着孩子去庙里做义工,为出家师服务。我不解的问同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其实,对我们来说,钱多点少点并不重要,但对于那些农村老人来说就不一样。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不容易,菜早点卖完,多点收入可增加他们的安全感,早点回家吃饭,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不是很好嘛?”听到这话,我差点流下眼泪,没想到如此彪悍的她有颗善良柔软的心。钱数虽小不是什么问题,但恰恰能说明问题。顿时我百感交集,她打破了大家买菜的“去尾法”共识,采取让自己吃亏的“进一法”,这不正是“自他交换菩提心” 布施修行无论大小都需要做到吗?
不过,有时她的好心大方也会遇到点“小考验”,比如因为她乐善好施,喜欢帮助贫困,有人会怀疑她给是假币,虽然受到这些“小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行善的“小目标”,仍然“没心没肺”去做着很多人认为的“傻事”。记得一天傍晚,她看好了一个老大娘的芸豆:“大娘,芸豆怎么卖?”“你不能买,有点贵,4块5一斤。”“没事儿,贵我也买。”“好吧,那就5块钱吧。”啊?这什么事啊,我那同事愣了一下,沉思几秒,她还是高高兴兴的将菜买下。
我们佛弟子都知道真诚供养三宝一粒米布施功德大如须弥山,福资粮哪怕一分钱也是不可随便浪费,更不能助长他人贪念,我不知道她多花了钱为什么还高兴,“你没有看到这位大娘心有怨气吗?这说明她的生活不如意或者是遇到了麻烦,我多给她几块钱就能稍微抚平她的情绪,让众生高兴 ,是件多么划算的事? ”她的话让在学佛修行的我无言以对,此时最强大的逻辑在她那善良朴素真实的想法下失去了力量。想想确实也是这理。浪费还是布施、节约还是舍得,这还真需要正知正见的去拿捏。
当同事们都惊叹于为什么她能节约了并不丰厚的薪水给双方父母都买了房、还持续性的捐赠慈善,不理解为什么她丈夫对其貌不扬的她疼爱有加,女儿为什么那样乖巧懂事,表面吃亏了还傻呵呵的了个不停,反而还劝导别人不要计较。这个谜的答案我找到了: 那就是真正的修行是自己吃亏,利益他人,利他即是利己,自律的她真的做到了,老公和孩子也自然在潜移默化的为她着想。我很庆幸有这样的胖姐同事,她的言行时刻提醒学佛的我,如同一面镜子在返照着我。让我明白了学佛修行总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益他人,就像涓涓细流滴水穿石。修行从小事做起,舍小我到舍大我到无我是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