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弘愿 学佛感悟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内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内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原来,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脱俗

都说20岁的女人如雏菊,清纯自然;30岁的女人如玫瑰,娇艳动人;而40岁女人如幽兰,别有韵味。是的,女人进入40岁表显出的气质才是最美的。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我,五官得体,自信干练,常笑称自已是个“资深美女”。人前时刻保持着良好形象。但我真的美吗?坐在镜前,端详着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粉底无法掩饰皮肤老化,眼角鱼尾纹清晰可见。职场上长期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令体质每况逾下。白天表现得活力无限,夜半面卸下面具,痛苦焦灼。脸上写满了“贪嗔痴”和“求不得苦”,身心憔悴。生活日复一日地过着,周而复始。坐在镜前,端详自己渐渐衰老的容貌,我在回想自己曾喜欢的女人的美。

 - 我曾喜欢,知性优雅女人的美,那是来自于学识和阅历的长期积累沉淀。- 

杨澜,从《正大综艺》到《天下女人》,我们看到了精致、干练的知性美。传媒企业家、慈善家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光环下映射着不懈努力的足迹。《朗读者》中的董卿,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书香家庭的熏陶和多年的读书积累,造就出优雅的古典美,不一样的“主持一姐”。徐静蕾,娱乐圈里公认的才女。会书法、绘画,从演员到名导,曾经的博客女王,用敏锐的观察力扑捉着大家意想不到的视点,一个活得特立独行的女性,自信、洒脱。生活日复一日地过着,周而复始。

 - 我也喜欢,品行高尚、无私奉献社会,为世人敬重的女人的美。- 

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把从崖州黎族那学到的纺织技术改革推广,“衣被天下”、造福万民。展示给世人的是勤劳创新之美。屠呦呦,药学家,因青蒿素研发获诺贝尔医学奖。耐得住寂寞,沉下心钻研,登上了学术巅峰,展示了科学创造之美。圣女贞德,法国民族英雄,用勇敢刚毅和军事家的谋略铸成传奇。她的勇气、谋略、事迹已经超出美的范畴,是一种精神和史诗。人前时刻保持着良好形象。但我真的美吗?

 - 我发现,我更喜欢相貌平平却有着脱俗韵味的女人之美。- 

不久前,在我的老同学娴身上看到了这种令我震撼的脱俗之美。五月的冰城丁香花开得正盛,漫步大学校园,还是20年前熟悉的味道。同学再聚首,曾经的青年男女鬓上微霜。大家都知道,同学会既是久别重逢的日子,也是男生比面子,女生拼颜值的时刻。在争奇斗艳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股清流。那是种慈颜善目,端庄可敬的美,未施粉黛却气质脱俗,平和中透着睿智,让周围的千娇百媚黯然失色。娴,当年那个五官清瘦、相貌普通的小个子女生,从脸型到气质仿佛换了一个人,说她是整容式变化都不为过。走近娴,了解娴,从她的真实阅历中我体味到了美的真谛。娴相貌普通,特别是老公移情别恋后,更是自卑到了极点。拼命买化妆品和漂亮衣服,美化自已。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拯救她空虚的灵魂,甚至还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在无助的时候,表姐带她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圈子。表姐学佛多年,见娴痛苦不可自抜就常带她经常放生,参加闻法共修。慢慢地娴明白了很多道理,世间的因果关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女人靠美容是无法驻颜的,放下怨恨既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已。学会用悲心爱别人,自已内心也会快乐。渐渐地娴变了,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中能够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去感受体谅他人的痛苦,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事嫉妒伤害她,不再睚眦必报,巧妙化解矛盾,用自已坦荡的心行去感动她们,化敌为友;走在路上,看到睡在路边满身脏臭的流浪汉,不再厌恶躲避,生起悲心和平等心,找件衣服搭在他们身上御寒;对自已周围的人真诚以待,真心祝福他们越来越好......”娴的病不治而愈了,内心充实而幸福。周围的世界,无论是人,还是花草虫鱼,在她眼里都是美好的。生活越来越顺遂,皮肤光洁嫩滑,相貌慈眉善目、愈发年轻。朋友们更喜欢她了,前年还重新组合了新的家庭。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

 - 从娴的美,我真正感受到了世间平凡的美缘于自己内心。正所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我们这身皮囊终会老去,不惑之年拼颜值没有任何意义,冻龄女神不过是自欺欺人。要想有脱俗之美不是修“相”,而是“修心”。心之所想,相之所显,我们的心长期处于某境,相就随境而变化。”不同心境不同的精神状态,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如果您已进入不惑之年,正在为留住青春的尾巴发愁,甚至想美的脱俗,那就从修心开始吧!只要把自己的心和行修得像观音菩萨那样,我们就可以拥有如佛菩萨那般美到无比庄严的相。当我再次端坐镜前,我已不再为自己的容貌而感伤,老同学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原来,40岁不惑之年的女人可以通过学佛修行,如是这般美到脱俗。

——————————————————————————————————————————————

年轻人学佛,学到乐观豁达,笑对人生起起落落,有何不可?

“年纪轻轻,学什么佛啊!”我常听到身边朋友如是说。在人们印象里,仿佛学佛就是退休后修身养性,打发时光,安度晚年的事情。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掺和到一群大爷、大妈的群体中诵经拜佛似乎有点异类,犹如在“广场舞”里看到年轻人一样,感觉怪怪的。为此,许多年轻人也就“望佛止步”。错!大错特错!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著《世法哲言》有云:“惊世之道,捷然取之,由缘未熟,时久淡之,群或共性,如是存之,若不恨时,久遗法之。”看到这句哲言,我懂得了对任何值得去追求和争取的事情,无论是发现了珍贵的东西,还是希望学习某种本事或技能,都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努力将其争取到手,而不要堕入人之共性,得到时久淡之这个结果。学佛既不是迷信,更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当一个人真正认识佛法的时候,他恨不得早早学才好。因为,学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千锤百炼地修行,在为人处世中提升自己的修养与道德境界。如适龄儿童要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中学、大学层层递进的关系。如果年轻人明明对学佛心有向往之,却听他人劝等到年老,体力下降两眼不清时再学,恐已错过最好时机。胡适曾说过:“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出何种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将走到哪种高度。当身边的同事下班回家窝在沙发里刷抖音的时候,我在恭看佛书;当别人周末热衷于逛商场买衣服,打卡网红店的时候,我在共修闻法。从穷奢极侈的欲望大潮中激流勇退,是我这个年轻人的选择。学佛的年轻人不代表是失意了来找寄托,我认识多位学佛的年轻人,他们都积极乐观,用佛教的教义指导生活,用正能量待人接物。佛教不是叫人消极避世,而恰恰教会我们入世之道。学佛能提升幸福感,遇到波折“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因为学佛修行人用明信因果取代了怨天怨地。

有些年轻人想学佛,自己或做家长的又顾虑其结婚及吃肉的问题。其实,在家居士只要是“三净肉”(非点杀,不见杀,不为我所杀的荤食),那自然可以吃,当然能吃素最好,但吃素不是硬性指标。在家居士到了适婚年龄,步入婚姻也理所当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把自己修得更优秀更善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还怕找不着对象吗?看到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引起了我的反思。虽然对这种说法我不完全赞同,但它确实是纷杂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展望未来,若老迈已至,我肯定不愿成为别人口中“变老了的坏人”,所以从年轻时候起就要修正自己的品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年轻时放任自流,几十年积累下来,还指望自己一瞬间能打败过去几十年的自己吗?到老时就真的是“坏人变老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年轻人应该防微杜渐,从小处做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作国家栋梁,为社会谋福祉。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唯有学习佛法最高,而只有进步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风气才能天明气清,越来越好。一般学佛的年轻人思想包袱少,待人和善,当遇到争执的时候,宁愿退一步,你以为是饶恕了对方,其实是放过了自己。而且既然决定了要学佛修行,就要负责任的学,深入调查,仔细求证,学正法不学邪法,走正途不误入歧途,莫把时光空耗,落一场空。我把不爱动脑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大智若愚,一种是真愚,真愚的人学不到佛法。众所周知,我们这个时代是末法时期,披着佛法外衣的骗子妖人横行其道,招摇过市,就等着“不思考族”来上智商税,若见一个信一个,蠢依盲从,怎能学到真佛法?谨防别人用一首藏地儿歌包装一下,就骗你是一部“密宗大法”。

一次我在素食餐厅门口,碰上个穿僧衣的人,上来就让人伸出手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快速向我手上放了个东西,是一张佛像卡片。这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即他开始夸你这好那好有福气,又吹嘘自己是从五台山来的,但很快就暴露出了真实目的——要“随喜”。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候也许会想,那就随喜吧,再加个微信,都是缘分啊!要这么想可就错了,须知一旦把钱“布施、随喜”给坏人,不管多少,那都是要同沾黑业的呀。见招拆招,在我一脸不知所云,装傻充愣之下,对方劈手夺过卡片,气急败坏走掉了……还有一次在某寺院门口,一位脸色青灰的男生背着双肩包,见人就随缘一本书,看封面,是某法师讲法。我翻开几页浏览,实在水平堪忧,一问之下,他学佛没多久就接触了这位法师的书,初入门根基比较浅,又缺乏佛学知识,不懂辨别,因此“一门深信”,被骗了都蒙在鼓里。年轻人学佛,要保护好自己的慧命。我们对年长的法师或居士充分尊重,可不代表因为自己年轻心怯就放弃了鉴证师资的权利。行人修学时间的长短不能代表其修行境界的好坏。学佛的实质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修行上,要依正知正见而奉行,而不是学那些“貌似佛法”“鸡汤佛法”,表面上看好像学得很快乐,很受用,但对境来时,不堪一击,立即陷入烦恼漩涡中了。

并且我们光有修行尚不够,还要学法,要能拜到真圣者学到了生脱死的真佛法才行。是故有人说学佛跟着圣者学,我深以为然。圣者在哪里?住世的真正佛菩萨在哪里?真想学佛时,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去参访,去求证,自然有因缘得遇。年轻人学佛,让自己乐观旷达,淡泊宁静,情志舒畅,笑对人生起起落落,有何不可?这就是我,一个学佛年轻人的真实体会。

- END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正法弘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fhyjs.com/446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0: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