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福,一点一滴做起

在这个世间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福报;有了福报,人的一生就会顺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减少很多的违缘和障碍,一生少病少灾......

行善积福,一点一滴做起

绵绵不绝的福报从何而来

在这个世间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福报;有了福报,人的一生就会顺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减少很多的违缘和障碍,一生少病少灾,即使灾祸突然降临也能遇难呈祥,化险为夷。

人有了足够的福报,所做所想之事皆如意,善缘常遇,一生顺遂,仿佛冥冥之中有只神来之手在护佑着。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福报绵长,即可福佑自身,也能福庇后人。没有了福报庇护,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一个小灾小难都可能演变成巨大的麻烦,甚至危及到性命,导致这一生也就到头了。没有福报的人会生活在贫穷、落后、缺吃少穿、瘟疫疾病频发等等地方,以致一生多灾多难,性命短暂。俗话说“喝口凉水都会塞牙”,说的就是生活中少福缺福之人,可想而知福报贫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多么不称心!由于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习气不同,因而世上的人所修的福报所积之福德亦不相同。有的人有金钱福报,有的人有居住福报,有的人有人缘福报,有的人有美貌福报,有的人有值遇正法的福报,有的人则表现在修行顺利,有的人则是一生事业生活皆顺遂……

这些都是人在过去世所种下的因缘果报,不同的习性,不一样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福报结果。佛言,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一棵树一样。它的种子只是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结果利益无限。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培植福报,从一念善心开始,尽管只是一念,但这一念恰恰就是日后福报的种子,用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护之以细心和耐心去浇灌它,待它慢慢成长,最终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不断地开花结果,这就是一个人绵绵不绝的福报。常有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不顺,做什么都碰壁,其实说穿了就是福报不足的缘故。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总先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那种不愿付出,害怕吃亏,自私冷漠,爱抱怨,贪欲等毛病。再有人,在社会上、在陌生人面前极力表现他“很好”,回到家却对自己的妻儿、老父老母横眉竖眼,左挑右挑,态度极其恶劣,这样的人很可怜,不懂得孝顺父母和善待妻儿就是在善待自己。这样的人即便先前有些福报,也被他迅速消耗掉了,因而这种人一生也会横生枝节,诸事不顺的。还有一种人成天在抱怨,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亲人朋友、抱怨上天、抱怨一切,仿佛没有一件事情是他满意的,没有一个人是他喜欢的,他总能在别人身上挑出毛病来,眼里只有别人的不是,却很少反思自己。这种人似乎一直生活在怨气里,成天被怨气包围着。不用说,一个满身怨气负能量的人,如何能存得住福气?福气注定与他无缘,并且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会导致日后变得越来越刻薄难看。福报从何来?停止抱怨,福报从感恩、宽容、和善中来。一个人要想拥有真正的福报,还得戒贪和悭。一个贪悭的人,是不会有大福报的。如果把福报比喻成水,那么大福报的人如同拥有整个大海,退而是湖泊或者河流,然而大多数人一生只是一缸水,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是会变动的,福报会随着一个人的行为而发生变化。贪悭的人一生守着他那缸水,用多少便少了多少,虽然这种人表面上是想守,守住自己的钱财利益等,但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减少,并且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因为他不愿多布施培植福报广增福气,即便偶尔布施也是带着吝啬的心去行为,大福报进不来,因而一生福报有限,多数时候只出不进。在我们这个世界,想要做功德,增长福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几乎一出门就可以做;一个善意的微笑,让出一个座位,一句真心感恩的话,向有需要的人布施钱财,对人谦虚礼让等等,这些都可以长养我们的福气,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让生命更加美丽。人人都想有福报,人人都希望自己更有福报,福报不是从天而降,而是自己一点一点修行而来,不必去羡慕别人的福报,你也可以,从当下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更加积极阳光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对于修行人来说,也许人间福报并非自身追求的目标,然,不管是入世还是出世,都是建立在真实修行上的。依佛陀教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为改正了,修行的道路才会减少违缘。懂得珍惜福报的人,才会被福报所眷顾。善于培植福报的人,才会拥有取之不竭的福气。

一切正知正见以佛陀亲说法音和佛书作为学习、行持的最高标准和根本指南!遵奉南无释迦牟尼佛的教戒!

 

更多内容,请上网站:

http://www.yiqilaixuefo.com/

本文链接:

http://www.yiqilaixuefo.com/4058/

——————————————————————————————————————————————

让我们痛苦的,其实是自己。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  《菜根谭》

没有人是完美的、永远不犯错误的,自己有事没做好,别人指出来也很正常,都是对自己的帮助,不要把“批评”想得那么可怕。人要向前进步,就必须要学会接受批评和不同意见。对于他人的批评,中道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无需害怕、生气、反弹,又不要当做深重的心理负担,自卑失落一滑到底。我们害怕他人的批评,是因为内心深处渴求肯定、不自信;而真修佛子不畏惧批评,反而“闻过则喜”,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把他人的批评当做自己成长的阶梯。人对自我的执著,导致有时会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所以时时刻刻追求“我”的存在感、成就感、满足感,不喜欢被否定被批评。怕他人不认可乃至否定自己,出发点紧紧围绕着“我”,故容易敏感。真正让我们痛苦的就是这个“我”,体会到了吗?但是修行人恰恰要破除这些,因为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在《藉心经说真谛》和说法法音《如何断我执》中,佛陀讲到我执,也就是执我,是贪嗔痴慢疑五毒积聚的因,生发的果。主要是从自己的私欲利益出发,损伤他人的利益,以自己的私心杂念剥得幸福,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执我强盛到极度时,为了自己可以六亲不认,无所不为,这是自私狭隘到顶点。比如认为这个东西是我的,认为这件事是我才能办的,这件事是我的重要,认为我的利益被人损伤,认为我的东西被人夺走,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被别人刺伤,这是不可以的,认为我才能处理一切,满心满念“我我我”,不顾他人的荣辱悲伤疼痛,也很难接受来自他人的否定和批评,这些都是我执的部分表现,这也造成了我们一不如意,就生出种种的烦恼之障。如果闭塞视听,唯“我”是从,就如同旭日普照,而自己却躲在暗处,无缘于善教知识,亦难沐于佛法光耀。此非阳光之咎,乃众生自失。当觉得“找不到路”的时候,并不是地上没有路,是自己的智慧蒙尘,看不到其他的途径,或者内心偏执和狭隘,别人指出了,自己看到了也不愿走。

所以,不管是逆耳之言,还是拂心之事,我们心里只要依止佛法的真谛,处处减少进而断除我执,自然也就减少了自他之间的对立,而不是只想着别人怎么说我,怎么不如我意,那么逐步通过修行,就会让自己有智慧去分辨别人的话,也会有力量去接受别人的评价。人生短暂,人身难得,菩提道难追,解脱道难成,好不容易人生一世求学到佛法,要珍惜自己的光阴和慧命呀。

 

学佛感悟

贪念让人成了魔鬼

2020-12-8 23:09:07

学佛感悟

没有护法的心行,一万辈子都成就不了!

2020-12-9 21:10:29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