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佛教教义,拔出父母离异的“刺”
有一个小孩,喜欢独自玩,可以一个人玩沙包,踢毽子,跳房子,编花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的日子,她看到别人偷摘自家果园里的橘子,也只敢伸出半只脑袋张望,心想:他怎么还不快点走?却从不敢呵斥一声,吓退来人。
有一位女士,喜欢跟朋友相聚,组织户外活动,徒步、爬山,脸上常常洋溢着八颗牙齿的笑容。她还喜欢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让文字引领思维,探索未知的领域。一缕阳光,透过窗户,跳跃在手中。两个场景说的其实是同一人,她就是阿芙。从小时候的怯懦,到成人后的乐观,阿芙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故,难以道尽其中的辛酸与曲折。成人的世界里,有各种不容易;小孩的世界里,也充满太多的不安定。从九岁那年,阿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在很多次的争吵与打架中,最终分道扬镳。阿芙真的很害怕他们打架,哭声、摔东西声混成一片,心中的惶恐和不安也排山倒海般迎面而来。至今,阿芙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离别场景:妈妈去学校看阿芙,问她零花钱够不够用,硬塞给她十块钱,告诉她好好照顾自己,说自己要去外地工作。阿芙继续回教室上课,放学后,家里再没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父亲被情所伤,远走他乡,把阿芙直接丢给了爷爷奶奶,好几年才回家探亲一次。很多个夜晚,阿芙梦见自己从很高的地方掉落,好像没有底,一蹬脚,醒了。窗外,是无边的黑暗……
人生太苦,自小已尝。佛教教义里讲,人生八苦交加。童年时,父爱与母爱的缺失,已让阿芙体会到爱别离苦。原生家庭的不完整,给阿芙留下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阴影,也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遇到困难通常选择绕道而行。就读大学时,阿芙身上的不自信和不会表达已初露端倪。阿芙成了朋友口中的“刀子嘴豆腐心”。步入社会,这更让阿芙更是多次碰壁。直到多年后学佛修行,阿芙才冲破“栅栏”。佛法讲因果,世界的一切万事万物都不离因果二字。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是亲近或疏远,是和睦或争执,都有不同的因缘关系。人身难得,父母能给自己一个圆满的身体,没有盲聋喑哑,没有六根缺失就已经是人生一大幸事了。看问题凡是看好的一面,心存感恩,也就放下了诸多烦恼。无明烦恼就是从无始无尽的业力而来的呀,若还继续思维恶念,身体造作恶业, 语出恶言,岂不是继续创造无止无休的黑业?将来还得偿还果报。要想未来是一片美好,当下就要种善因。阿芙从因果入手,慢慢跟自己的心达成和解,也原谅了父母早年的漠不关心。
再回首那些往事,阿芙也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思考,一个女人饱受家庭暴力,确实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一个男人,在丢尽自尊和面子后,远走他乡也情有可原。所幸的是,父母虽各自一方,但胜在安康。放下过去,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原谅,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方式。工作之余,阿芙跟妈妈讲讲心历路程,因果故事,跟爸爸话话家常,谈谈放生,不知不觉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升温。适时恰当的沟通,确实非常重要。佛教倡导慈悲为怀,弃恶扬善,做自利利他之正业事为行善,十善业也广为流传。其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就让阿芙惭愧不已。
在自我反省中,阿芙知道自己为人处世存在太多欠缺。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是一种强烈的我执我见,站在自我的角度,用批评且带情绪的语言说话,貌似又回到了父母吵架时的场面,那句句利言直指“要害”啊!阿芙恭闻了南无本初报身佛的法音,懂得“不具慈悲亲和是可耻佛教徒”。众生在无始劫来互为父母亲人,应该用四无量心,乃至菩提心对待众生,施与祥和之力、亲和之气,让有缘人受到修行人的温暖,吉祥安乐。任何时候,带给众生的都是美好的,何愁没有好人缘?心念转了,行为自然跟着改变。佛教教义真是博大精深,含义甚深。用圣教量来约束自我,指导生活,开启智慧人生。阿芙正在此行路上……
文/南风知我意
——————————————————————————————————————————————
真信因果了吗?在生活中检验
知易行难,时光荏苒,走着走着,却忘了回头看看来时路,忘了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行持。都说自己知道,善因得善报,善报结善果;都说“我相信因果”; 然而,真信了吗?懂得归懂得,依不依懂得的道理去行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看下文,便可明了:
1、个人因果个人了
邻居阿婆经营食杂店,吃斋念佛多年,平时有事没事,手里总捻着一串佛珠在念佛号。我经常去阿婆店里买东西,经常听到店里播放着“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有空时,我也会听她说因果的故事。阿婆七十几岁了,育有两男一女。记得多年前,阿婆经常聊起她孝顺的女儿。那时,我刚嫁到夫家不久,和阿婆还不是很熟识。依稀记得阿婆的女儿生病后回了阿婆家,一直到离世。阿婆的小儿子工作调动后和我成了同事,但也仅仅当了一年的同事。那年六一,因为是邻居,我想让他转交材料。却被告知他生病了。怎么可能,几个月前的元旦,大家还一起出游,有说有笑呢。后来听说阿婆的小儿子因病治疗无效去世了。阿婆的女儿和小儿子相继离世后,当我再去她店里买东西时已经听不到佛号声了,阿婆手上的那串佛珠也不见了。她说:“我这么虔诚念佛,佛菩萨怎么就不保佑我的儿女平安呢?”我在想,如果阿婆可以恭闻到南无本初佛说法法音《正确明了因果概念,违背即是外道》,那该多好啊。那么,阿婆就会明白,个人因果个人了。儿女相继离世,是他们与阿婆今生母女母子的缘分尽了。阿婆如果继续坚持依教奉行,一定是增益的。善因得善报,善报结善果。
2、 修行靠自己
我的妈妈生了六个女儿,终于盼来了唯一的弟弟。弟弟九岁时,母亲就离世。但弟弟在二十岁时却查出结肠癌。当弟弟浑身插满管道被推进手术室的那时,蒙圈的我,对着天地合掌,默默发愿: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啊,只要弟弟可以渡过此劫,我甘愿初一、十五吃素。后来,弟弟渡过了此劫,然而,我并没有初一、十五吃素,早把临时抱佛脚的发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恭闻了南无本初报身佛说法法音后,我才明白自己的发愿如此可笑,这样的发愿亵渎了大慈大悲的佛菩萨。我深深地忏悔自己的愚痴。现在的自己渐渐改吃素了,并不是因为当初那样地发愿,而是明白了众生都是多生累劫流转的父母亲人,灵知心识是一样的,只是形体不同、愚钝程度不同罢了。想到弟弟的病情,泪水再一次模糊了视线。和弟弟如约会面,沟通是平和的。但,结果各自保留。彼此都奉劝对方,我劝弟弟不杀生,靠自己修行转换因果。弟弟劝我别太着迷。的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各人因果各人了。弟弟劝我别担心他,我问弟弟,担心,着急,焦虑,有用吗?正如南无本初报身佛所说法《修行要靠自己纯正知见闻正法》。
3、太岁年去探病会不吉利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人群中修。人情世故总是难免,经常会遇到探望病人。于是乎,要去探病时,总要看看是否黄道吉日,属相是否相冲。如果今年犯太岁,逢九,不宜探病,诸如此类之说。学佛后,明信了因果才知道:探病不会不吉利。如果能发自内心,无私助人,真诚友爱,关心他人,一定会更加吉利的。如果在探病时刚好遇到自己不顺心,那不是因为探病,而是因为自己的这些不顺心事情的因缘正好在那个时候成熟,与自己是否去探病无关。我常在想,本着爱心去探病,是种善因,怎么可能会结“不顺心”的恶果呢?除非自己在那个时候心生恶念,或本身就虚情假意。
4、工作被调整委屈吗?
工作了二十年,突然来了新的评价标准。顿时慌乱,迷茫,埋怨,痛苦,挣扎,折磨中过了一天又一天。办公室里弥漫着焦灼的气氛,先入为主的是面子,如果被清退调离了岗位,多没面子。袭上心头的是委屈,悲愤。蓦然回首,我的初心在哪里?已然随波逐流,奔腾而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我,却心随境迁。再次恭闻法音《你明信因果吗?》,检审自己,无论调离或留在原单位,都是因缘的成熟。无论身处何处,当随遇而安,当真诚,友爱待人,不忘初心。回头想想,在哪工作,说不一样,其实都一样。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一份因一份果,真修行必增福慧。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懂得了因果业报的道理,但是,却仅仅把它当作“理”而已,内心懂得,却没有去做。知易行难,懂得因果并不等于会应用因果义理来帮助自己,而是要通过按照佛陀教言教戒去修行修法来转换因果。今天,您明信因果了吗?
文/向阳